查看原文
其他

刘二海谈“非共识”:一个投资人的信心应当从哪里来? | 2019中国年度投资人

刘二海 创业邦 2021-02-22

编者按:


几乎是以每半年为单位,刘二海的名字就会出现在重要的事件中:


2018年4月摩拜被美团并购,2018年9月蔚来上市,2019年5月瑞幸上市……他通常处在早期投资人的角色上,甚至是A轮的唯一投资人,由于这些项目在问世之初,或乏人问津、或质疑声一片,这使刘二海不仅获得了回报,也在外界眼中成为了一个行事大开大合的投资人。


让我们将视角放在创业邦2019年“年度投资人”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身上:从2015年创办愉悦资本以来,他一路打法清晰:在一系列明星项目背后,始终坚持小团队作战;坚持围绕着“汽车与出行”、“居住与空间”、“食品与饮品”三大根据地;提出“新基础设施”的判断,专注于用技术推动“医食住行”这些万亿级产业的转型升级,并且投资了摩拜单车、瑞幸咖啡、蔚来汽车、蛋壳公寓这样的新物种。


这些项目之所以在早期引发观点碰撞、甚至质疑,用刘二海的话来说,恰恰因为创新投资在绝大多数时候都是“非共识”的。


摩拜以27亿美元被美团并购时,刘二海在舆论最盛时对媒体讲到:价值是复杂的事情,会有很多不同的认识,但未必有共识;


瑞幸18个月上市刷新从创办到IPO的全球最快纪录时,他对媒体回答:围绕瑞幸的巨大争议说明对一个新事物很难形成共识,这是投资的正常现象,尤其是在颠覆固有认知,进入新阶段的时候。


刘二海说,如果说2019年他最大的感触,就是自己越发理解“非共识”。

口述 / 刘二海

采访 / 曲琳

图片设计 / 李斌才


 

创业邦100未来商业峰会暨2019创业邦年会现场,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先生

 

(以下为刘二海口述)


实际上,我一直在坚持追求“非共识”。


最近批判瑞幸的人少一点了,因为大家发现瑞幸上市之后的数据还不错,之前评论说瑞幸是我们几个熟人“攒局”的结果;摩拜这个项目也是一路充满争议,一开始是对共享单车捧得特厉害,由于另一家遇到了一些问题,于是又反转说这个行当本身的问题。


但真的有多少人会认真想一想,为什么不看好瑞幸?到底是因为人云亦云,还是因为你自己的独立判断而不看好?



“非共识”在一开始不太舒服,但你是建立在理性思考、独立判断的基础上。有共识的确是一团和气、大家都说好,但事实是,巨大的价值往往隐藏在非共识的地方,非共识才能做成事。


“非共识”并不是我们故意追求的,最重要的还是要从事物的本质出发,商业的目的是价值创造与价值分享,只要能创造出价值,能分享出价值来,这个生意就可以做。别人认为好不好不是关键,老百姓喜欢就行。


对事物起源的认识,代表了创业中最关键的东西。对起源的思考,让我们需要接受新物种。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,恐龙这样看起来很强大的物种都消失了,新物种要出现,就必须适应这个环境,在这种环境下能够形成循环。对于任何商业中的角色,大公司要形成循环,小公司也要形成循环。循环最有效率的新物种才会存活。甚至并不是体量大的动物就能活下去。发生变迁的时候,首先出现问题的是大物种,恐龙消失了,白犀牛这样的大物种也快要消失了。


然而,一个新物种要从巨头眼皮底下长起来,凭什么?比如瑞幸,它遇到的难点之一是,这个新物种是美国没有的——中国的先进技术、创新创业,最早从学习美国80%,慢慢到了50%,直到现在出现了美国也没有的新模式。用华为任正非的话来说,就是进入了“无人区”,其实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。当我们无人领导,无人可学,就得自己慢慢搞。


比如近期又有做生鲜电商的创业公司出现了问题。因此就否定生鲜电商这个行当本身?未必。在探索过程中,总有公司探索成功,总有公司探索失败,也许有过失败反而让市场更好做、帮助大家厘清很多规律和事实。


在我看来,生鲜电商的市场很大。


我把中国创业分成了三个阶段:启蒙时代是1978-1998年,网络时代1998-2018年,从2018年开始我们说进入到了新物种的时代,新物种时代带来了两样东西:新的科技——硬科技以及构建在新基础设施上的新行为。生鲜电商也是新基础设施成熟的结果,过去咱们在农贸市场、在超市买菜,现在有“十荟团”这样的企业出现,有了社区团长的角色。在这样的创新之下,传统的买菜的行为就会发生改变。为什么中国的发展路径就非得和美国、日本一样呢?


还有人说to C时代结束了,to B时代来了。我认为to C、to B是相辅相成的。你所投资的公司长大,不就需要to B服务了吗?像“今日头条”是一个典型的to C服务,但它内部也有很多数据业务,成长起来不也能被孵化成为to B的生意吗?认为to C的机会没有了,至少是一个不全面的结论。


还有一些评论说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结束,VC只能投资硬科技。我倒是认为:所有的创新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,是技术改变了商业模式,商业模式就是商业的基因,如果说技术没有改变它的基因,那凭什么是创新?技术令你的商业模式具有了超乎于其他人的竞争优势,所以你的商业模式在这个环节上比别人更厉害。结果是你用技术改变了商业模式。


创业邦创始人兼 CEO 南立新为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颁发“2019中国年度投资人”奖


唯技术论是片面的。信息论的鼻祖香农来自贝尔实验室——AT&T这个级别的巨头的实验室能研究出理论,这说明什么?说明公司形成正循环之后就可以养得起普通技术人员和工程师,再进一步,为了研究得更深,就得养科学家。但是如果创业公司第一天就养科学家,科学家的理论研究得转化好几个链条才到商业实践,这是创业公司负担不起的。创业公司只有逐渐形成商业循环,才能从直接技术、间接技术,甚至理论研究展开,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深层次的优势。


中国VC行业历经20年发展,已经到了一个需要从事物的本源出发,并且内心还有定力的阶段。


我有一个重要的提法:一个人的信心从哪来?


有一次我跟我们portfolio的一位CEO讲,咱们这个生意不可能有其他人比你更有信心,你没地儿再找别人给你信心了,而你自己的信心从哪来?从事物的本源来,从你的业务数据来,这就叫信心。


桥的桩子为什么能让桥不倒?我问过建筑工人,他回答,桥桩往下打,一直打到特别深的岩石上。我问,如果岩石也动,怎么办?他回答,岩石一般不会动,因为太深了。其实对一件事情的判断也像是追溯到底层的岩石,你是不是打到岩石上去了?岩石是不是不动?如果你打到虚无的地基上就很糟糕。来一阵潮水就垮了。


从投资来讲,2003年进入这个行业,也有很多让我难受的项目,比如“麦包包”这样的项目投了很多钱,最后没有做出来。但我相信我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。



爱德华·索普写过一本书《击败庄家》(Beat the Dealer ),专门来聊“21点”。他是一位数学家,有一套在任何市场中都可以获胜的办法,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原理是:当你的策略正确的时候,即使输了,下次碰到这情况还得这么玩,因为只要坚持正确的策略,你就能赢。


我反思,愉悦资本面向房子、车子、食品进行“根据地投资”,这个策略怎么会是错误的呢?它符合最基础的原理。那么它一定会带来滚雪球的效应,也就是获得“复利”。


所以我相信,当面对一定风险的时候,把握住最本质的东西,即使输了,下一次也得继续搞。然而这是特别不容易的,因为有时候大家输了就容易胡乱总结。


底层逻辑要扎实,不可动摇。大家都知道要有一种东西叫做“锚”,不要去“锚”一个虚无的东西。锚在有底层逻辑、判断极其扎实的基础上,你才可能演化出其他东西,真正的信心才可能到来。





MORE | 更多精彩文章

● 投资了这家科创板企业,英特尔3年赚10倍!2020年预计有120家企业登陆科创板 | 科创板周报
● 蔚来小鹏罕见联手:300亿充电市场,有人抱团杀入、有人倒闭离场 | 撩车
● 任正非最新采访:美国最终目的是消灭华为;明年就能完全摆脱对美技术依赖 | 充电
● 优衣库3秒卖出10万件、孙宇晨微博送钱100多万...盘点2019十大互联网营销事件 | 不图不快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